
在国潮涌动、消费升级的当下,一批专注原创设计、深耕本土需求的中国品牌正悄然崛起。2024年诞生在杭州的鞋履品牌LOSK,以“让美学跟随每一双脚”为理念,凭借对复古运动风格的创新重构、对性价比的坚守以及对可持续设计的追求,在短短一年多时间里赢得市场认可。近日,本报记者专访LOSK创始人,探寻这个年轻品牌如何在传承与创新中践行“以人民为中心”的设计初心,为本土品牌高质量发展提供新思路。
记者:作为新兴本土品牌,LOSK从创立之初就强调“美学跟随每一双脚”,这一理念背后蕴含着怎样的思考?
创始人:创立LOSK,源于对一个现实问题的关注:当下市场上,要么是高价国际品牌让普通消费者望而却步,要么是低价产品牺牲设计与品质,难以满足人们对“好看又好穿”的需求。我们想做的,是让优质设计走出“小众圈层”,真正服务于普通人的日常。
“美学跟随每一双脚”,核心是“跟随”——设计不能悬浮在空中,要扎根生活土壤。比如我们调研发现,年轻人上班要挤地铁、周末要运动、偶尔还要参加社交活动,一双鞋需要适配多种场景。因此,我们的“履影”德训系列,既保留了经典训练鞋的复古质感,又用弹性面料解决磨脚问题;“光年”休闲系列则通过轻量化设计,让鞋子既能配西装也能搭运动裤。说到底,设计的初心是让生活更便利、更有质感,这才是国货应有的温度。
记者:在设计中,LOSK特别注重“复古重构”而非简单复刻,这一选择如何体现本土品牌的创新力?
创始人:复古不是照搬过去,而是从历史中汲取智慧,解决当下的问题。我们的三个系列——“履影”“旧途”“光年”,都以经典鞋型为起点,但最终呈现的是“为当代人设计”的作品。
比如“旧途”阿甘系列,原型是上世纪70年代的慢跑鞋,但我们没有复刻厚重的橡胶底,而是用自研的轻量化材料,让它既能满足日常通勤,又适合周末慢跑;同时融入竹纤维面料、篆体标识等东方元素,让舶来的经典鞋型有了中国语境下的表达。再比如“履影”德训系列,从柔术服的弹性面料中获得灵感,改良鞋口设计,让这双源于西方训练场景的鞋款,更贴合中国人的脚型与生活习惯。
创新不是标新立异,而是在理解传统、尊重需求的基础上做“有用的改变”。本土品牌的优势,正在于更懂中国人的生活场景和使用习惯,这种“接地气”的创新,才是最有生命力的。
记者:品牌坚持600-1000元的主力定价,同时在材质、工艺上追求高品质,这种“性价比”背后是怎样的经营理念?
创始人:我们始终认为,好设计不该有门槛。定价时,我们算的是“长期价值账”:一双鞋用高密度帆布、再生橡胶等耐用材料,通过优化供应链把成本控制在合理范围,让消费者花几百元能买到穿三年不过时、不变形的产品,其实比买多双“季抛鞋”更划算。
这背后是对“品质平权”的追求。比如我们和浙江、福建的本土代工厂深度合作,不是简单压价,而是一起研发更环保的工艺——“光年”系列的再生聚酯纤维面料,就是和本地工厂联合攻关的成果,既降低了成本,又减少了环境污染。现在年轻人常说“理性消费”,我们的定价和品质,就是想呼应这种需求:让普通人不用为品牌溢价买单,也能享受到设计带来的美好生活。
记者:从使用再生材料到强调“无时间感质感”,LOSK如何践行绿色发展理念?这对行业有何启示?
创始人:可持续不是口号,要落实到每一处细节。我们的鞋面材料中,再生纤维占比达到30%;鞋底用的橡胶,部分来自回收的旧轮胎;甚至包装都采用可降解纸浆盒,上面印着“旧鞋回收指引”,消费者可以把穿旧的LOSK鞋寄回工厂,我们拆解后将可利用材料用于新款研发。
更重要的是倡导“少而精”的消费观。“无时间感质感”本质上是对抗“快消浪费”——不用夸张设计、不追流行色,让产品能跨越季节、年份被反复使用,本身就是最有效的环保。
对行业而言,本土品牌完全可以把绿色发展作为竞争力。我们的实践证明,环保材料、耐用设计不仅能降低长期成本,还能赢得消费者认同——现在有20%的客户是因为“可持续”选择我们。这说明,绿色与市场不是对立的,而是相辅相成的。
记者:作为本土品牌,LOSK如何理解“文化自信”?未来在助力国货崛起方面有何规划?
创始人:文化自信不是贴标签,而是把中国的生活智慧融入设计。我们不刻意在鞋上印传统纹样,而是从“天人合一”“物尽其用”的理念中找灵感:比如“旧途”的配色取自山水、草木,呼应中国人对自然的亲近;“履影”的手工收边工艺,传承的是老匠人的“惜物”精神。这种融入日常的文化表达,比符号化呈现更有力量。
未来,我们计划在两个方向发力:一是深化本土供应链协同,带动更多中小供应商升级工艺、走向绿色生产;二是拓展线下体验空间,不只是卖鞋,更想搭建“生活美学社区”,比如和社区合作开展旧物改造 workshop,让更多人参与到“可持续生活”中来。
国货崛起,说到底是“里子”的崛起——既要有过硬的品质、贴心的设计,更要有扎根本土、服务人民的初心。我们希望慢慢来,做一个“小而美”的品牌,用一双双鞋证明:中国设计可以很接地气,也可以走得很远。
记者手记:采访中,LOSK创始人反复提到“脚的感受”“生活的需求”。从LOSK的实践中不难发现,本土品牌的竞争力,正源于这种对“人”的关注——不盲从潮流,不迷信概念,而是把设计扎根在普通人的生活里,把品质落实在可触摸的细节中。这样的品牌,或许成长得不快,但每一步都走得扎实。正如那双“履影”鞋跟的刻字“一步一呼吸”,国货的崛起,正是在这样与生活同频共振的节奏中,积蓄着持久的力量。
版权所有 © 科智网 备案号:京ICP备19044848号-1 文章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QQ:103749504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