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过去的二十年里,冬虫夏草的市场始终围绕“稀缺性”展开叙事。冬虫夏草是来自高原、每年采挖期仅两个多月、高度依赖自然条件的天然滋补品,这些信息在用户心智中建立了强认知。
而今,这一产业正在经历系统性的重构。
野生资源红利递减,生态繁育成为产业突破口
近年来个别地区对高海拔草场采挖活动的监管持续加码,草原生态保护政策趋严,野生冬虫夏草产量呈下降趋势。与此同时,终端消费对产品稳定性、溯源体系等提出更明确需求。换言之,“靠挖”已不再是可以持续依赖的生产方式。
在此背景下,具备产业链纵深能力的企业开始获得更多市场关注。
东阳光鲜虫草的生态繁育产业化路径
东阳光鲜虫草是冬虫夏草生态繁育产业化的典型代表。东阳光集团自2007年布局冬虫夏草领域,围绕生态繁育建立了完整的技术与产能体系:
基地规模化: 在湖北宜都建成约40万平方米的冬虫夏草生态繁育基地,高度模拟高原温湿度、光照等环境条件,实现可持续产出;
技术领先性: 每根冬虫夏草在采挖12小时内进入保鲜环节,经由FD宇航冻干技术或智能生态保鲜技术高度保留活性成分;
工序标准化: 设置多道精研工艺,10+项质量检测,确保产品0泥沙、0虫卵、重金属含量远低于标准限度要求;
更关键的是,这一模式已从试验期走向商业化阶段。
合作体系逐步开放,渠道侧迎来结构性机会
据悉,截至目前,东阳光鲜虫草已在全国150多个城市落地,开设350余家门店,并在直营、加盟机制下,支持店面运营、运营管理等维度的合作拓展。
其定位并非单点产品招商,而是试图构建一个“冬虫夏草产业化品牌+标准化产品+稳定供应链”的复合型体系。对于正在寻找具备上游产能支撑、产品品质稳定、安全合规能力强的健康品类合作者而言,这是一个相对稳固的结构。
冬虫夏草行业从过去的“靠资源、靠认知”,正在向“靠体系、靠标准”转变。这个过程中,适合合作的对象一定不是最快的,而是耐得住周期波动、走得稳的人。
版权所有 © 科智网 备案号:京ICP备19044848号-1 文章如有侵权,请联系作者删除。网站内容仅供参考,不作买卖依据。QQ:1037495047